工控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工控之家

工程公司中仪表与电气的分工怎么分的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5 17: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说,220V AC及其一下的设备等由仪表做,220V AC以上的由电气做。
发表于 2012-7-5 19: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总则
1.0.1 本规定明确了白控专业与电气专业之间的设计分工,协调好专业间的工作,以
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进度。
1.0.2 本规定适用于自控专业在工程设计中与电气专业之间的设计分工。
1.0.3 在执行本规定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仪表电源
2.0. 1仪表用380/220V和110V交流电源,由电气专业设计,自控专业提出设计条
件。电气专业负责将电源电缆送至仪表供电箱(柜)的接线端子,包括控制室、分析器
室、就地仪表盘或双方商定的地方。低于110V的交流电源由自控专业设计。
2.0.2 仪表用100V 及以上的直流电源由自控专业提出设计条件,电气专业负责设计,
低于l00V的直流电源由自控专业设计
2.0.3 仪表用不中断电源(UPS)。可由电气专业设计.自控专业提出设计条件。由仪
表系统成套带来的UPS.由自控专业设计。

3 联锁系统
3.0, 1联锁系统的发信端是工艺参数(流量、液位、压力、温度、组份等),执行端是仪
表设备(控制阀等)时,则联锁系统由自控专业设计。
3.0.2联锁系统的发信端是电气参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机运行状态、电
源状态等),执行端是电气设备(如电机)时,则联锁系统由电气专业设计。
3.0.3 联锁系统的发信端是电气参数,执行端是仪表设备时,则联锁系统由自控专业
设计。电气专业提供无源接点,其容量和通断状态应满足自控专业要求。
3.0.4联锁系统的发信端是工艺参数,执行端是电气设备时,则联锁系统由自控专业
设计。自控专业向电气专业提供无源接点,其容量和通断状态应满足电气专业要求口高
于220V的电压串入自控专业的接点时.电气专业应提供隔离继电器。
3.0.5 自控专业与电气专业Z-间用于联锁系统的电缆,原则上采用“发送制”,即由提
供接点的一方负责电缆的设计、采购和敷设,将电缆送至接收方的端子箱,并提供电缆
编号,接收方则提供端子编号。
3.0.6 控制室与马达控制中心(MCC )之间的联锁系统电缆,考虑到设计的合理性和
经济性,全部电缆由电气专业负责设计、采购和敷设,并将电缆送至控制室内I/0端子
柜或编组柜。电缆在控制室内的敷设路径,电气专业应与自控专业协商。

4 仪表接地系统
4.0.1 现场仪表(包括用电仪表、接线箱、电缆桥架、电缆保护管、恺装电缆等)的保护
接地,其接地体和接地网干线由电气专业设计。现场仪表到就近的接地网之间的接地
线由自控专业设计。控制室(包括分析器室)的保护接地,由自控专业提出接地板位置
及接地干线入口位置,电气专业将接地千线引至保护接地板。
4.0.2工作接地包括屏蔽接地、本安接地、DCS和计算机的系统接地。工作接地的接
地体和接地干线由电气专业设计,自控专业提出设计条件,包括接地体的设置(即单独
设置还是合并设置)以及对接地电阻的要求等。有问题时由双方协商解决。

5 共用操作盘(台)
5.0.1 当电气设备和仪表设备混合安装在共用的操作盘(台)上时,应视其设备的多
少以多的一方为主,另一方应向为主的一方提出盘上设备、器件的型号、外形尺寸、开
孔尺寸、原理图和接线草图,由为主的一方负责盘面布置和背面接线,并负责共用盘的
采购和安装,共用盘的电缆由盘上安装设备的各方分别设计、供货和敷设(以端子为
界)。
5.0.2 当电气盘和仪表盘同室安装时,双方应协调盘的尺寸、涂色和排列方式,使其
保持相同的风格。

6 信号转换与照明、伴热电源
6.0.1 凡需要送往控制室由自控专业负责进行监视的电气参数(电压、电流、功率
等),必须由电气专业采用电量变送器将其转换为标准信号(如4-20 mA)后送往控制
室。
6.0.2 现场仪表、就地盘等需要局部照明时,须由自控专业向电气专业提出设计条
件,电气专业负责设计。
6.0.3 当仪表采甩电伴热时,仪表保温箱和测量管路的电伴热由自控专业设计,并向
电气专业提出伴热的供电要求。伴热电源由电气专业设计,电气专业将电源电缆送至
自控专业的现场供电箱。

[ 本帖最后由 jfwzf 于 2008-11-1 18:0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工控之家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工控之家 ( 鲁ICP备12015736号-1 )

GMT+8, 2024-10-7 01:24 , Processed in 0.1633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