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之家

 找回密码
加入工控之家

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2 1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我不是学习这个专业的,为什么加上并联电容器了就会把功率因数补偿上去了?是一个什么原理有高手给解释一下吗?
发表于 2012-6-22 1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大多数用电设备都是感性负荷,运行时从电网吸收感性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后,感性和容性两种负载之间实现无功功率的能量交换,电源端就可以不供或少供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发表于 2012-6-22 14: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积极参与 学习
发表于 2012-6-22 15: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功率因素是什么意思? 功率因数是交流电路的重要技术数据之一。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分析、研究电能消耗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功率因数,是指任意二端网络(与外界有二个接点的电路)两端电压U与其中电流I之间的位相差的余弦 。在二端网络中消耗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它等于 由此可以看出,电路中消耗的功率P,不仅取决于电压V与电流I的大小,还与功率因数有关。而功率因数的大小,取决于电路中负载的性质。对于电阻性负载,其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0,因此,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而纯电感电路,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π/2,并且是电压超前电流;在纯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则为-(π/2),即电流超前电压。在后两种电路中,功率因数都为0。对于一般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就介于0与1之间。   一般来说,在二端网络中,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减小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潜力。因为用电器总是在一定电压U和一定有功功率P的条件下工作,由公式: 可知,功率因数过低,就要用较大的电流来保障用电器正常工作,与此同时输电线路上输电电流增大,从而导致线路上焦耳热损耗增大。另外,在输电线路的电阻上及电源的内组上的电压降,都与用电器中的电流成正比,增大电流必然增大在输电线路和电源内部的电压损失。因此,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小输电电流,进而减小了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   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的潜力,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任何电力设备,工作时总是在一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限度内。工作电压超过额定值,会威胁设备的绝缘性能;工作电流超过额定值,会使设备内部温度升得过高,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电力设备,电压与电流额定值的乘积,称为这台设备的额定视在功率S额即 S额=U额I额 也称它为设备的容量,对于发电机来说,这个容量就是发电机可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它标志着发电机的发电潜力,至于发电机实际输出多大功率,就跟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关,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为 功率因数高,表示有功功率占额定视在功率的比例大,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被充分地利用了。例如,发电机的容量若为15000千伏安,当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由0.6提高到0.8时,就可以使发电机实际发电能力提高3000千瓦,这不正是发挥了发电机的潜力吗?设备的利用也更合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表示为有功功率与机在功率的比值,即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是电力工业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而又实际的问题。在平常遇到的电感性负载的电路中,例如日光灯电路,一般采用并联合适的电容器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如图7-9所示。<div class="locked">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邀请注册
发表于 2012-6-22 16: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无功功率
打个比方:就像看电影,声音和图像同步,你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
电线上有电压,接入电器设备后就有了电流。电压就像图像,电流就像声音。图像出来了,但是对应的声音慢了半拍,或者1拍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部分信息就可以看成无用的信息——无功功率。
并联上电容后,就相当与将原来慢半拍的声音提前了。慢的越多,需要加的电容越多。这样无用的信息——无
当然
发表于 2012-6-22 18: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可以看看西安交大王兆安的书。
发表于 2012-6-22 19: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无功功率补偿
  
  在电力系统中的变电所或直接在电能用户变电所装设无功功率电源,以改变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流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减小网络损耗和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这种技术措施称为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指的是交流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存在一相角差时,电流流过容性电抗(XC)或感性电抗(XL)时所形成的功率分量(分别为)。这种功率在电网中会造成电压降落(感性电抗时)或电压升高(容性电抗时)和焦耳(电阻发热)损失,却不能做出有效的功。因而需要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包括在什么地点、用多大容量和采用何种型式)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运行中,合理使用无功补偿容量,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是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工作之一。
  无功功率的产生和影响 在交流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在发有功功率的同时也发无功功率,它是主要的无功功率电源;运行中的输电线路,由于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电容效应也产生部分无功功率,称为线路的充电功率,它和电压的高低、线路的长短以及线路的结构等因素有关。电能的用户(负荷)在需要有功功率 (P)的同时还需要无功功率(Q),其大小和负荷的功率因数有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中流动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ΔP)和无功功率损耗(ΔQ),也会产生电压降落(ΔU)。 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式中P、Q分别为流入输电线(或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U 是输电线(或变压器)与P、Q同一点测得的电压,R、X 则分别是输电线(或变压器)的电阻和电抗。
  由此可见,无功功率在输电线、变压器中的流动会增加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以及电压降落;由于变压器、高压架空线路中电抗值远远大于电阻值,所以无功功率的损耗比有功功率的损耗大,并且引起电压降落的主要因素是无功功率的流动。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中发电机所发的无功功率和输电线的充电功率不足以满足负荷的无功需求和系统中无功的损耗,并且为了减少有功损失和电压降落,不希望大量的无功功率在网络中流动,所以在负荷中心需要加装无功功率电源,以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供应、分区平衡的原则。
  无功补偿的作用 无功补偿可以收到下列的效益:①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从而提高电工设备的利用率;②减少电力网络的有功损耗;③合理地控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流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④在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上,配置适当的调节器,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输电线的输送能力和稳定性;⑤装设静止无功补偿器(SVS)还能改善电网的电压波形,减小谐波分量和解决负序电流问题。对电容器、电缆、电机、变压器等,还能避免高次谐波引起的附加电能损失和局部过热。
  无功补偿装置 除发电机和输电线外的无功电源主要有:①并联电容器组是一种静态的无功补偿装置。用它进行的补偿称为并联电容补偿。②同步调相机;③静止无功补偿器。后两者属于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3种无功补偿装置的性能比较见表。
  另外,在远方水电站和坑口火电厂等的出线母线上,长距离输电线的两侧线路上,以及长距离输电线的开关站等地方接有并联电抗器,也是一种无功补偿装置。用其进行的补偿称为并联电抗补偿。远方电站出口母线上的并联电抗器主要是吸收发电机所发的无功功率,以使发电机能运行在合理的功率因数下而又避免无功的长距离输送。长距输电级上配置的并联电抗器,主要是吸收线路空载和轻载时的充电功率,使沿线电压分布合理并降低工频稳态和暂态过电压。
发表于 2012-6-22 2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大致就是电网中感性无功大的话功率因数就低,感性无功小的话功率因数就高。电网中的感性无功可用容性无功(电容)来中和
发表于 2012-6-22 22: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用电设备都是感性负荷,运行时从电网吸收感性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后,感性和容性两种负载之间实现无功功率的能量交换,电源端就可以不供或少供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失,还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发表于 2012-6-22 23: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无功功率补偿是怎么一回事?

<div class="quote">
大多数用电设备都是感性负荷,运行时从电网吸收感性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后,感性和容性两种负载之间实现无功功率的能量交换,电源端就可以不供或少供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size="2"][color="#999999"]3576 发表于 2009-5-20 17:47 <img file="http://bbs.hcbbs.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load="thumbImg(this)" alt=""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工控之家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工控之家 ( 鲁ICP备12015736号-1 )

GMT+8, 2024-9-22 04:28 , Processed in 0.464242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